维也纳分离派展览馆:“献给每个时代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献给艺术属于他们的自由”


维也纳分离派展览馆:“献给每个时代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献给艺术属于他们的自由”


在19世纪末,维也纳曾与巴黎争夺文化和研究之都的称号。然而,在一群年轻的艺术家看来,有必要根据更新的艺术风格,和弗朗茨·约瑟夫皇帝所珍视的庄严、不拘一格的品味划清界限。在此背景下,这群艺术家、建筑师和设计师于1897年宣布退出主导艺术界的艺术家协会,成立先锋派组织“分离派”,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发起了“分离派”运动:在一个竭力抑制各民族自治的帝国中,这个词听起来似乎颇有争议,但它首先意味着与美术学院传统教学决裂。这场运动与当时欧洲的“新艺术运动”并行,成为席卷欧洲世纪末艺术家审美潮流的一部分。

在离环形大道肃穆的办公楼不远处,建筑师Joseph Maria Olbrich(约瑟夫·奥尔布里希)建造了这座白色宫殿,用于举办分离派艺术家的定期展览。在存在的头八年里,分离派开展了大量活动,以新的方式向维也纳人民展示了开创性的展览主题。到 1905 年,即克里姆特退出分离派的那一年,共举办了 23 场展览。

The Secession shortly after completion, postcard, dated June 2, 1899年

分离派建筑设计使当时30岁的奥尔布里希成为著名建筑师。1899年,他被任命为位于德国达姆施塔特Mathildenhöhe著名的达姆施塔特艺术家殖民地的馆长,并在那里工作了数年。

Building of the Secession, Getreidemarkt, 1903年

奥尔布里希早在1897年分离派成立之前就开始为这群先锋艺术家规划一座建筑。预期的建筑地点位于今天众所周知的斯图本林 (Stubenring),位于沃尔泽勒 (Wollzeile) 的拐角处,艺术与工业博物馆的斜对面。

First draft for an exhibition building at the Wollzeile, the facade on the side of the ring road
约瑟夫·奥尔布里希 1897年

奥尔布里希的设计与奥托·瓦格纳大约在同一时间为维也纳“Stadtbahn”(大都会铁路)车站设计的建筑类型有很多相关性。为了在环城公路上留下自己的印记,该建筑的入口处将建有两座56英尺高的塔楼。

First draft for an exhibition house of the Association of Visual Artists Vienna Secession
约瑟夫·奥尔布里希 1897年

他在这个设计中使用月桂叶图案作为框架装置来装饰入口壁龛,奥尔布里希无疑想到了一种由金属制成的独立式设计,他可能打算用镀金来强调这一设计。

Version of the first draft 约瑟夫·奥尔布里希 1897年

奥尔布里希设计了一个类似的龙门解决方案,作为维也纳普拉特游乐园银禧展览维也纳馆设计竞赛的一部分,该展馆项目是维也纳各地为庆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皇帝登基五十周年而建造的众多五十周年纪念碑的一部分。

Draft for a temporary entrance to the Secession
约瑟夫·奥尔布里希 1897年

由于陆军部反对拟议的选址,1897 年秋指定了一块新土地作为分离派建筑,位于纳旭市场 (Naschmarkt),紧邻卡尔广场 (Karlsplatz)。历史悠久的“Akademie der bildenden Künste”(美术学院)也在眼前。

Pla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cession, design of the surrounding space
约瑟夫·奥尔布里希 1897年

1897年9月,奥尔布里奇签署了设计方案,并立即修改了设计。他想到将月桂树图案用于穹顶,该图案最初是作为入口壁龛的装饰。

Building of the Secession, Sketch for the second draft
约瑟夫·奥尔布里希 1897年

奥尔布里希在一张研究表上勾画出了许多其他建筑细节,这可能代表了他原创而壮观的想法的第一个证据,他也可能受到了著名的卡尔教堂及其圆顶的启发。

Sketch, Autumn
约瑟夫·奥尔布里希 1897年

奥尔布里希将这座建筑分为两个主要部分。一方面,他设计了一个雄伟的入口大厅,顶部有厚重的石块、塔架和月桂圆顶,而入口处不寻常的雕塑外观使它几乎就像一座巨大的纪念碑。

Pla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cession, Cross section through the entrance hall
约瑟夫·奥尔布里希 1897年

入口处的设计是建筑的一个亮点。作家路德维希·赫维西 (Ludwig Hevesi) 的名言“Der Zeit ihre Kunst. Der Kunst ihre Freiheit”(“献给每个时代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献给艺术属于他们的自由”),这句话出现在一个巨大的横梁上,在如此显眼的位置上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Entrance Secession, 1899年

相比之下,奥尔布里奇设计的建筑背面则简单实用得多。延伸至整个通道的玻璃屋顶特别容易让人联想到工业建筑,公众认为这是一种革命性的设计,有些人甚至认为这是一种挑衅。

Pla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cession, longitudinal section
约瑟夫·奥尔布里希 1897年

展厅的光线完全来自玻璃屋顶。没有侧窗来分散那些沉思艺术作品的人的注意力。有人可能会说,奥尔布里希用这个简单的多功能厅创造了第一个“白色立方体”。

Pla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cession, entrance level
约瑟夫·奥尔布里希 1897年

建筑物的背面装饰着采用"sgraffito"技术制成的雕像楣板,描绘了一系列戴着花环的处女形象。该楣板由 Koloman Moser 设计,他还设计了猫头鹰浮雕,这些浮雕多次出现在建筑物的侧立面上。

Dance of the Wreath-Bearing Maidens
科罗曼·莫塞尔 1898年

科洛曼·莫泽 (Koloman Moser) 也是照亮入口大厅的大型彩色玫瑰花窗的创造者。不幸的是,这扇玻璃窗在后来的几年里被毁坏了,甚至连后立面的莫泽雕像楣也没有被保存下来。

Foyer with the rose window "Archangel of the art" by Koloman Moser, postcard, 1898年

1899 年,奥尔布里希响应号召来到达姆施塔特的Mathildenhöhe艺术家聚集地,此后约瑟夫·霍夫曼 (Josef Hoffmann) 成为分离派的主要建筑师。1902年,他重新设计了入口大厅,霍夫曼与莫泽一起负责展览的展示。

Foyer after the remodelling by Josef Hoffmann, 1902年

霍夫曼还设计了位于大楼前部的“Ver Sacrum”厅。家具和门框的柔和弧形造型仍然彰显着新花卉艺术风格的语言。不久之后,霍夫曼倾向于更严格的几何设计。

Ver Sacrum-Room at the II. Exhibition, 1898年

分离派建筑在经济上是可行的,这一事实被认为是现代赞助的杰作。除了下奥地利州之外,这座建筑的最重要的资助者是实业家卡尔·维特根斯坦。此外,奥尔布里奇和他的所有同事都免除了他们的酬金。

“Das Heim der Wiener ‘Sezession’”, in: “Ueber Land und Meer”, 1898, N. 13.

凭借其极其新颖的外观和舞台象征意义的表现,分离派建筑立即成为被激烈批评的目标。它被称为高炉和玻璃房之间的十字架、盲目的亚述人,甚至是“马赫迪的坟墓”。

Colored postcard, building of the Secession, 1898年

批评的主要焦点,但也是令人钦佩的原因,是引人注目的月桂圆顶。圆顶表面采用火镀金,由大约3000片铁锻月桂叶和700颗浆果组成,具有异国情调的外观,这对维也纳人来说是不寻常的。

Colored postcard, building of the Secession, 1901年

艺术、音乐和手工艺:奥地利各层次文化的共生体
“贝森朵夫建筑系列:分离型”——多元统一


分离派会馆是维也纳现今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它的意义不止于建筑本身,更是艺术家协会,建筑和设计风格以及一切赖以存在的哲学。

1897年,一批维也纳艺术家脱离了保守的维也纳昆斯特勒豪斯(Künstlerhaus)派——彼时维也纳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的代表派系。

“清风吹来,昆斯特勒豪斯的落后一扫而光。”

分离派艺术家致力于争取所有艺术的平等,使建筑、绘画和雕塑无等级差别地展现在同一空间中,成为一种艺术合成体,实现共同利益。

在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领导下,许多伟大的艺术家,如柯洛曼·莫瑟、约瑟夫·霍夫曼、约瑟夫·马里亚·欧尔布里希、马克斯·柯兹威尔和卡尔·摩尔都追随其后。他们创造了分离风格,称为维也纳新艺术运动。

7


“每个时代有它自己的艺术,艺术有它的自由。”
—— 路德维希·哈维西(1843 - 1910)


7

多元统一,是分离派的时代精神,受此启发,贝森朵夫钢琴与分离派共同打造了一款非凡的设计——

采用了分离派会馆的杰出标志月桂叶作为立面装饰,将其嵌入琴盖内侧经典的黑色背景中并辅以23克拉镀金,使其散发出独特的光辉。

铸铁板同样采用23克拉镀金设计,将光泽感延续。内缘内侧和弦轴板均以穹顶的嫩绿色月桂叶镶嵌座右铭“Ver Sacrum”(神圣的春天)。

谱架上逐字嵌入的座右铭以及主立面的其他元素均采用23克拉镀金设计。分离派会馆的其他元素则被用于三角钢琴琴腿的装饰。手工镀金线条环绕着琴盖边缘和琴箱。

分离型三角钢琴214VC是将科技、设计和手工艺融于一体的艺术品。收藏型贝森朵夫艺术钢琴系列限量21台,每一台钢琴都有唯一的铭牌。


杰作和艺术合体


对分离派来说,艺术合成体意味着艺术作品展示所需物理空间的必要性。受奥托·瓦格纳和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启发,约瑟夫·马里亚·欧尔布里希创建了“艺术殿堂”分离派会馆,是维也纳新艺术运动的关键作品之一,也是古代与现代的结合体,对类型学和符号学进行了与众不同的诠释。

欧尔布里希为金色穹顶下的庄严入口与侧展厅稳重的功能性之间加入强烈对比。直至今天,分离派会馆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专门致力于当代艺术的展览机构。

杰出的皇冠—月桂穹顶

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分离派艺术家将他们的座右铭“Ver Sacrum”(神圣的春天)与月桂叶结合,构成了建筑的杰出标志—穹顶。纤薄的金叶,涂抹于绿叶之上,打造出钢铁结构的气势磅礴。2,316片月桂叶与342颗球形月桂采用独特的23克拉镀金,217根不同分枝的枝条全部采用手工制作,由此构成直径9米的圆顶。

与音乐相连

分离派艺术家将第十四届大展献给伟大的作曲家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他们在展览中始终如一地贯彻自己的理念—杰作和艺术合体。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作品《贝多芬饰带》是当时的展品之一。他深深着迷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在34×2米的作品中描绘出“人类寻求幸福”的场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可能是贝多芬最著名、最具革命性的作品,结尾处那令人陶醉的合唱几乎无人不知。文本部分引用了席勒的诗歌《欢乐颂》,反映了民主的时代精神和价值观,这种精神和价值观在今天的人文 社会中仍备受认可。

7
7


斯巴诺萨设计空间 × 贝森朵夫钢琴


作为奥地利驻华大使馆指定合作场地,2024年06月28日,斯巴诺萨设计空间迎来全球唯一一款“贝森朵夫建筑系列:分离型”钢琴入驻。 06月29日-07月08日期间,分别在斯巴诺萨设计空间主办的“万宝龙全新臻藏系列私享晚宴"、“法国里昂商学院GLOBAL DBA全球商业精英论坛北京站”以及“布鲁克纳童声合唱团音乐会”中,贝森朵夫钢琴与“奥地利绘画主义先驱作品展——克里姆特”的艺术作品交相辉映,与众多音乐家一起将艺术、音乐与手工艺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不禁赞叹于工艺与创意的无限可能。


奥地利布鲁克纳童声合唱团在京举办音乐会
维也纳之音|雅马哈艺术家盖英奏响金色大厅-贝森朵夫厅